膠彩畫簡介
  • 4,063 views,
  • 2015-01-13,
  • 上傳者: 系統管理者,
  •  0
一、「膠彩畫」的淵源
「膠彩畫」在中國古代多稱為「丹青」,也有因所畫的基底而命名,如畫在岩石上者稱為「岩畫」;畫在陶罐上者稱為「彩陶」;畫在甎上者稱為「彩繪甎」;畫在牆壁上稱為「壁畫」;畫在棺木上者稱為「彩繪棺」;畫在絹布上稱為「帛畫」;畫在紙或絹布上,以細緻優雅的工整線條表現為主的「工筆畫」,及以濃稠厚重顏料為表現的「重彩畫」…。事實上這些設色的繪畫作品,都以相同的顏料調膠敷彩,都屬於膠彩畫的表現範疇。
依字面上的意義來看「以膠繪彩」的畫,就叫做「膠彩畫」,以前在日據時代它被稱為「東洋畫」,其實兩者的意義與範疇並不相同。資深的膠彩畫大師林之助教授言「東洋畫泛指中、韓、印、日的東方繪畫而言,而東方文化向以中國為主導,所以中國畫乃為東洋畫的根源。」 [1]國人對於東洋的解釋,專指我國東邊的日本。因此「東洋畫」也被狹窄的指為「日本畫」,以致造成許多誤解。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國民政府來台初期,在仇日情結下,「膠彩畫」被貼上「日本畫」的標籤而遭致排擠、打壓,產生嚴重的斷層現象,有消失滅跡的危機出現。
台灣光復以後,「膠彩畫」因為名稱有爭議,展開了十幾年名稱派系之爭。一直到民國六十六年,才由林之助教授,提出了「膠彩畫」的名稱,他是依目前國際上以媒劑素材之觀念為分類,如:以水為媒劑是水彩;以油為媒劑是油畫;以蛋為媒劑是蛋彩;凡是用膠水(鹿膠、牛膠、魚膠等)作媒劑,調入礦物質顏料、水干顏枓、植物顏料或金屬性顏料,所畫出來的作品都稱為「膠彩畫」。它是東方國家共同使用的素材,故不宜以國家名稱加諸其上而將國家之間的恩怨牽涉入繪畫藝術之中。(如日本人稱這種「以膠敷彩」的繪畫為「日本畫」;韓國人稱之為「韓國畫」或「彩色畫」;印度人稱「印度畫」)中國大陸多稱為「重彩畫」或「工筆重彩」,近年亦有「岩彩畫」「礦岩畫」之說。在台灣,「膠彩畫」歷經「臺展」「府展」「省展」,其名稱的爭議,從「國畫」「東洋畫」「國畫第二部」「新式國畫」「新國畫」「現代國畫」等,至「膠彩畫」延用至今,這種符合國際性的命名方式,亦漸為國際所認同。
膠彩畫的名稱雖然誕生了二十餘年 , 社會上仍有許多人(包括畫家或從事美術的工作人員)對於膠彩畫的淵源與範疇,甚至材料工具都很陌生。多年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印象台北」畫展,就把膠彩畫與油畫、水彩、粉彩等素材並列於西畫部門中,造成迷惑。從近十年「膠彩畫」發展的情況來看,「膠彩畫」應該會是未來台灣繪畫的主流。
學者蔣勳曾於〈一段往事──東海美術系設立膠彩畫課程源起〉文中提及「膠彩畫的傳統可以上溯至唐代的工筆重彩,以礦石顏料加膠處理華麗細緻的宮庭繪畫,這一脈傳統,由於五代以後文人畫的突起,此種形式繪畫雖未曾中斷卻被降為工匠式畫飾繪畫。倒是日本承襲唐風,一直保有這項繪畫形式」; [2]膠彩畫在唐代傳入日本,加上日本本身的民族美學,及明治維新以後歐化影響,日人在材質上作了改進、在繪畫技巧、形式上更融人了西洋繪畫養分,孕育出嶄斬繪畫面貌,形成一股強勁的近代日本畫風,並在日本近代美術史上佔有首要的地位。相對於日治時期台灣「膠彩畫」在當時自然也受到鼓勵及推崇。表現寫實觀念色彩明朗的北宗畫作品,再與台灣環境色彩結合,而發展出「灣製畫」也就形成台灣繪畫特有風格。
二、膠彩畫使用的顏料
在現代所使用的原料大致歸納有下列幾種:土質顏料、礦石顏料、金屬性顏料、動植物性顏料等,以調入膠來做畫。
(一)土質顏料
1. 天然土繪具:
為大自然的色土,如黃土(黃色)、紅礬土(紅橙色)、白窪土、褐土(茶色)、骨灰(黑色)、石灰石(白色)等。上述色為各國天然土。
2. 水干顏料:
大多以胡粉或白土調製成各種色系,共有數百種顏色。
 
3. 胡粉:
為牡犡殼風化五至十年再加工製成,共有以下各種成品:
(a)白雪胡粉:可用來打底,因有雜質,用在作堆高效果反而較牢固。
(b)金鳳胡粉:色純。
(c)盛上胡粉:灰白色,內含雜質,可用來打底或堆高用。
(d)條狀胡粉:(管裝)因與水彩一般,膠量已固定,堆高及效果不太好控制。
(e)顏彩:以水干兌入阿拉伯膠或蜜蠟。色純,可用來打稿、寫生或小面積使用。
(二) 礦物質顏料
礦物色具有永恆持久的特性,丹青最早是指可以製成顏料的礦石,即丹砂(朱砂)與青臒(空青),後來「丹青」意義擴大,泛稱繪畫顏料,「丹青之妙」即指色彩之美。「丹青」逐漸轉變為繪畫的代名詞。
1.  天然:如赭石、氧化鐵、赤鐵礦(赭色)等搗成粉末;及水晶、碼瑙、碧玉、黑晶石、朱砂、上紅、銀粉、石青、石綠、黃丹、石黃…等。礦石加熱會變暗,如綠青加熱會變黑綠青,又叫燒綠青。
2.  新岩:釉燒而成,穩定不變色。
3.  合成:用方解石等染色而成,不太穩定又會褪色。
(三) 動植物顏料
青黛、藤黃、蛤粉、胭脂、梔黃、 烟炱等。
(四) 金屬性顏料
金箔、銀箔(黑箔、彩虹箔)、鋁箔、金粉、銀粉等
(五) 膠(調和劑)
1. 獸脂(牛、馬、鹿…等筋皮中的膠脂)
(a)三千本膠、粒膠、軟韌膠素(以上皆為牛皮膠)
(b) 軟韌鹿膠、乾燥鹿膠
(c) 板膠:(魚)
2. 植物膠
(a) 樹脂 (b) 阿拉伯膠
3. 化學膠
(a) PE膠 (b) 壓克力膠
(六) 打底顏料
以下材料皆分粗細號數,可用來打底。或加入水干、礦物顏料均有不同效果。
1. 盛上:浮石粉,灰色。「盛上」日文為「打底」。
2. 水晶末
3. 岩胡粉:大理石粉,可當白色與礦物顏料調和使用。
4. 方解石(末):鐘乳石粉,透明度高,較有折射亮度。
5. 盛上胡粉
 
三、膠彩畫的製作簡述

1. 定稿: 
膠彩是以寫生為本,以膠為媒劑的層層敷染,因此呈現出不透明重彩的質
感,其步驟: 
(a) 在另外一張紙上構圖,只要輪廓不需要明暗。 
(b) 在構圖紙背面,圖上碳粉或彩色粉筆(紅或籃色,黃色勿用)。或用自製的複寫紙置於原稿下面。 
(c) 將稿紙覆蓋於畫板上固定,再用原子筆描繪出輪廓。 
(d) 亦可直接在畫板上構圖,擦去不要的線條,再用細毛筆勾勒出輪廓,或直接開始上色。 

2. 著色: 
(a) 調膠:膠的種類很多最常使用的是三千本膠、鹿膠等。膠和水的比例通常是以一杯水(大約200CC)對三千本膠一支,或鹿膠四粒。 
(b) 上底色: 
   將水干顏料磨好加入膠即可開始上色打底,第一遍的膠稍濃一點,以後漸次調淡。可先以水干顏料上色,大致做好色調後,再用礦物質顏料來做最後完成,這樣的著色順序容易掌握畫面。亦可直接使用礦石顏料一層層的相疊,或先做出肌理效果後再用水干或礦石顏料上色。 
(c) 膠的濃淡是隨使用的顏料做調整,如果只用水干顏料,膠可淡一點;如果使用的是礦石顏料,則膠要稍濃一點,且要注意上完礦石顏料以後,一定要等完全乾涸才可再繼續上色。 

3. 技巧: 
膠彩畫因技法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風貌,可描寫細膩工筆如唐宋繪畫,穠麗典雅的風格,亦可製造粗糙的肌理感覺,配合油畫般的重彩技法厚實作風或加上金、銀箔等作出不同效果。近年來受西方新興美術理論與技法融合變革,及新素材的引用,因此面貌也逐漸多樣化,與傳統的畫法已大不相同。
 
 [1] 詹前裕:〈從丹青到膠彩〉《東海大學美術系膠彩畫教育十年展》,台中美通印刷實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P8
 [2] 蔣勳:〈一段往事──東海美術系設立膠彩畫課程源起〉《東海大學美術系膠彩畫教育十年展》,台中美通印刷實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P1
 
訪客如要回應,請先 登入
    資料夾 :
    發表時間 :
    2015-01-13 14:42:37
    觀看數 :
    4,063
    發表人 :
    系統管理者
    部門 :
    藝文中心
    QR Code :